城市竞争,核心是人才。对于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黄陵来说,一个小县城如何面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吸引并留住优质人才?如何将这些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黄陵县将招才引智作为第一抓手,以健全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为核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通过真心实意的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投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精准引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11月15日,临近中午12时,黄陵县桥山中学校园内,教师王茹在回答完学生们的疑问后,结束了上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
“根据人才引进的政策,我不仅可以获得事业编制,还有一次性1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每年5万元的生活补贴,工资待遇有保障,留在黄陵工作挺好的。”去年9月,研究生毕业的王茹选择离开家乡咸阳,通过黄陵县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招录考试,成为一名教师。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黄陵县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教师占比达到一半以上。随着高学历、有活力、有激情的年轻教师加入,当地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发展、教育水平等有着显著的优化提升。”黄陵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桥山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薛永星向记者介绍。
不仅是教育领域,黄陵县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采取“刚性+柔性”的办法,拓展3条招才引才渠道,精准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
“我们聚焦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缺口,科学制订年度引才计划,组织开展‘招聘政策进高校’活动11场次,精准对接就业与引才需求,采取‘优待遇、带编制’方式,刚性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82名。”黄陵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吉祥说,这对黄陵一个小县城来说,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力度。
注重产业链带动人才引育链。黄陵县围绕14条产业链,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办法,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和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锋旺等专家人才95人,有效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倍增效应。
贴心服务,让人才发展后顾无忧
制定年度监管计划、参与煤矿安全监管管理、汇总信息撰写材料……在黄陵县工业和煤炭局安全检查股,刚来单位两年的程相虎已经成长为股室骨干。
2019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专业的程相虎,一开始在西安的企业工作,出差多,且常在野外。2022年,黄陵县第一次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时,程相虎凭借专业优势通过考核、成功入职。
“来到黄陵后,无论是生活上的全方位保障,还是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都让我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和归属感。”程相虎说。
着眼人才所急所需所盼,黄陵精准提供最贴心服务,迎接五湖四海的人才留下扎根。
黄陵县实施人才政策优化提升工程,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人才引进实施意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待遇兑现等要求,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和任务链条。
“在待遇上,我们持续优化人才考核管理,强化效能评估,用好‘人才引进政策资金池’,全面兑现刚性人才一次性安家补助、生活补贴等,足额兑现柔性人才奖补资金,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吉祥介绍,同时深入探索个性化、精准化的人才服务模式,积极主动解决好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个人就医、住房购房等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引得“顺畅”、留得“安心”。
融合互促,人才链嵌入产业链
前不久,苹果收获季,在黄陵县苹果产业振兴高新技术研究会矮化果园试验示范基地,来了一群“新朋友”——苹果采摘机器人。
一颗颗苹果被机器人准确识别、采摘,稳稳落入收纳筐中,然后由无人运输车运往仓库,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
“苹果采摘机器人不仅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和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对劳动力的依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福增介绍,果园示范基地与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对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以上是黄陵县招才引智服务科技创新、人才链嵌入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们围绕教育医疗、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工业煤炭等领域,引进产业链建设亟须的高层次人才、应用型人才和产业发展团队,推动‘四链’深度融合。”黄陵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军武表示,同时为发挥专家服务团队破解难题、成果转化等作用,黄陵每年开展1次座谈会、开展1轮调研走访、解决1批技术难题、形成1篇高质量调研成果,全面提升全县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是陕西首家县域级创新驱动平台。黄陵县充分发挥该平台优势,延伸人才引育链和双创服务链,深度链接省内外高校资源和区域企业资源,举办双创活动100余场次,累计培育入驻企业和机构162家,转化科技成果37项。
随着人才与城市的互相成就,“双向奔赴”的效果将愈发显现。(记者 周恒宇)